经济管理学院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科学研究  党群工作  学生工作  招生就业  交流合作  校友之家  表格下载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学生工作>>成长辅导>>正文
 第六章 情绪管理
2017年05月17日 00:00 佚名  本站原创

第六章 情绪管理

情绪很神奇,它像是我们心理上的“保安系统”,当我们的身心受到威胁,这个“保安系统”就发出相应的“警报”信号。情绪又很奇妙,它又像是“发电机”,有力、胜任、勇敢、自信、愉快、感激、同情、安稳、关怀和被爱等“动力性情绪”产生“能量”,推动人们的各种活动,但愤怒、怨恨、急躁、不满、忧郁、痛苦、失意、焦虑、恐惧、嫉妒、羞愧、内疚等“耗损性情绪”,却又耗费我们的“能量”。情绪也并不是不可理喻,它还像一块“编织的彩毯”,全看你自己喜欢多用哪种色彩,编织着不同的生活。它还具有“化学作用”,人与人的交往中,不同的情绪交织在—起,会产生不同的关系。那到底如何认识情绪?如何成为情绪的主人?又如何应对不良的情绪反应?如何控制和化解自己的负性情绪?本章的学习也许能给你一定的帮助。

第一节   情绪概述

 一、情绪及其要素
(一) 情绪的定义
关于情绪的定义,历史一直存在众多的争论。人们通常以愤怒、悲伤、恐惧、快乐、爱、惊讶、厌恶、羞耻等反应来说明情绪。中国人常说的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也可以被称作情绪(emotion)。
情绪总是同人的需要和动机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人的某种需要得到满足或目的没有达到时,他将会产生愉快或者难过等等感受。因此,一般意义上讲,情绪(emotion),是指人们在内心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的体验,或者说,是人们在心理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二)情绪的要素
(1)情绪的生理变化
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人的生理上的心律、血压、呼吸乃至人的内分泌、消化系统等,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例如,人在焦虑状态下,会感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人在恐惧状态下,则会出现身体颤栗、瞳孔放大;而在愤怒状态下,则会出现汗腺的分泌增加、面红耳赤等生理特征。这些变化都是受人的自主神经支配的,是不由人的意识所能控制的。因此情绪状态下的这些变化,具有极大的不随意性和不可控制性。例如,当我们遇到考试的失利、情感挫折、学习上的压力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情绪上的反应,即使你再不愿意,甚至去控制,情绪也会出现。
(2)情绪的内心体验
人的不同情绪生理状态必然会反映在人的知觉上,反映到人的意识中来,从而形成人的不同的内心感受和体验。心理学家伊扎德(Izard,1977)提出的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人对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是在强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度上产生的心理感受。愉快度表示主观体验的享乐色调;紧张度表示情绪的心理激活水平,包括肌肉紧张和动作抑制等成分的激活水平;激动度表示个体对情绪、情境出现的突然性,即个体缺乏预料和缺乏准备的程度;确信度表示个体胜任、承受感情的程度。内省的情绪体验是人脑对客观环境和客观现实的重要反映形式之一,这种反映形式不同于认知活动,它不是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而是带有主观色彩的反映。如人在受到伤害时,会感到痛苦;在朋友聚会时,会感到由衷的快乐;当面临极度危险境地,会让人产生毛骨悚然的恐惧感;当自己的某些需要得到充分地满足时,会感到幸福愉快;在遇到被欺辱时,会感到愤怒;在失去亲人时,会感到悲伤。
(3)情绪的外在表现
情绪不仅体现为生理上的反应和内心的体验,而且还以面部表情、声音表情和动作表情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面部表情最直接反映着人的情绪状态,人们可通过一个人的面部表情的变化,了解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当自己所希望的球队获胜时,不由自主地会喜笑颜开;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愁容满面。体态表情电同样反映着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例如,在期末考试过后,我们可通过考生们的坐立不安、手舞足蹈和垂头丧气看得出他们此时此刻的情绪状态和面临的境地。声态表情则是指人们在与人交流时的声下的声调、音色和声音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变化。如,一个人悲伤时,语调低沉、言语缓慢、语言断断续续;而当人兴奋时则会语调高昂、语速加快,声音抑扬顿挫,清晰有力。
 二、情绪的类型
(一)七情之分
喜怒哀乐是大学生中最为普遍的情绪反应。在我国,自古以来人们通常将情绪按其表现分为“喜、怒、哀、惧、爱、恶、欲”,人们称之为七情。
喜,即喜悦,是人在其需求达到充分满足时产生的一种满意、愉快和欢乐的情绪体验。喜悦会使人感到轻松、舒畅和满足感。
怒,是指愤怒,往往是因为当事者的愿望、需求不能得到满足或是为此而进行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一种不满、恼怒的情绪体验。愤怒的情绪会使人产生紧张、压抑甚至狂躁的感觉。  
哀,即悲哀,常由于当事者的期望或愿望不能得到实现和满足,或是遭遇重大的丧失而引起的一种悲凉、哀叹的内心感受。悲哀的情绪会使人产生一种失落、无奈、痛苦的心理感受。   
惧,指惧怕、恐惧,是当一个人面对危险境地或是巨大灾难时,而产生的一种极度的恐慌和畏惧感。恐惧的情绪会使人感到呼吸急促、紧张、心悸、全身颤栗,甚至使人本能地产生想逃离的心理。   
除此之外,情绪还有喜爱、憎恶、渴望、害羞等表现,而且一个人的情绪状态很多时会表现为复合情绪反应,例如,一个人做了错事后,会有一种内疚感,它包含了对自己的自责、悔恨、自罪等方面的内心体验;当一个人经过了多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学位,会产生百感交集的情绪状态,它包含着“酸甜苦辣”各种心情。
(二)基本情绪和社会情绪  
基本情绪主要是指与人的生理需要相联系的内心体验。例如,人的恐惧、焦虑、满足、悲哀等等。人的基本情绪在人的幼年时期就已经形成了,更带有先天遗传的因素。  
社会情绪是指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情绪反应,表现为一种较为复杂而又稳定的态度体验。例如,一个人的善恶感、责任感、羞耻感、内疚感、荣誉感、美感、幸福感等,是后天随着人的成长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社会情绪是在基础情绪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同时又通过基础情绪表现出来。在大学阶段,更多的是建立和形成一个人的社会情绪。
(三)心境、激情与应激   
心境是指一种深入持久、义比较微弱的情绪状态,具有渲染性和弥散性的特点,如忧郁、沉闷、松弛等。心境往往不具有特定的环境对象,但可以造成人的情绪的一般背景,来影响人的情绪体验。比如,当一个人心情舒畅时,他看什么都会觉得乐观积极,而当一个人郁郁寡欢时,则对许多事都会感到没有兴趣。生活中,不同的人或是每个人在不同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心境。心境可有愉快与不愉快之分。 
激情是指一种短暂、强烈的、疾风暴雨式的情绪状态。例如,一场球赛过后,或欣喜若狂,或垂头丧气;国内外的社会上发生的申办奥运成功、足球走向世界、中国加入WTO、美国9·11恐怖活动等重大事件,包括校园中发生的义务献血、为贫困学生募捐等事件,都会使大学生们或群情激昂,或喜形于色,或悲愤不已。激情的特点是强烈的冲动性和爆发性,情绪作用时间短,往往会随着时过境迁而弱化或消失。激情的发生常常具有明显和突出的原因和指向性。激情也可以表现为积极的或是消极的。积极的激情能增强人的敢为性和魄力,激励人们克服艰险,攻克难关;消极的激情则会导致理智的暂时丧失,情绪和行为的失控。   
应激又称为应激状态,是由于出乎意料的紧张或危险情景所引发的情绪状态。即当人处于巨大压力和威胁的情景下,而又要迅速作出重大决定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绪状态。在应激状态下,会使人身体处于充分的动员状态,心律、血压、呼吸和肌肉紧张度等发生显著的变化,从而增加身体的应变能力。应激往往有两种极端的表现:一种是惊惶失措、目瞪口呆;另一种是急中生智、力量俱增。在应激状态下,人们往往能做出乎时难以做到的事,使人尽快地转危为安。但是应激也有很大的消极作用,当人在紧急情境中的应激状态下,会导致知觉狭窄,行动刻板,注意力被局限;过于强烈的应激情绪,会导致人的临时性休克甚至死亡,还会导致心理创伤。一个人长期或频繁的处于应激状态中,会导致身心疾病和心理障碍。
此外,还有人从情绪的功效角度,将愉快、欢乐、舒畅、喜欢等,视为正性情绪,而将痛苦、烦恼、气愤、悲伤等视为负性情绪;也有人将情绪划分为积极情绪、消极情绪等等。   
三、情绪的发生机制
(一)情绪与情境   
人的情绪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必然有其发生的情境。正如人们所说,人逢喜事精神爽,当人们学业成功、身处优美的环境,都可让人随之产生愉快的心情;反之,人际的冲突、学习的压力、生活中的挫折,甚至恶劣的气候,也会使人感到烦躁和抑郁。除了外在的环境和事件会直接引起情绪变化外,人的自身生理的和心理的反应也同样会引起情绪的变化。例如,人在青春期阶段,由于身体上的急剧变化,引起内分泌的紊乱,并由此造成情绪上的躁动。女生因为月经周期带来生理上的变化,也容易导致情绪的不稳定。 
(二)情绪与需要   
一名大学生,在漂亮的异性同学面前常会感到紧张和羞怯,有时还会面红耳赤,为此,他感到自责和困扰。人的情绪为什么有时候难以自制?情绪产生与变化的背后,实际反映着我们的需要。例如当得到他人称赞时,满足了自己的自尊和成就的需要,从而感到一种荣誉和喜悦感;相反,当自己受到他人的冷落时,就会产生失落和孤独感,因为自己的被接纳和亲情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在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也是大学生追求和实现自身各种需要的过程。大学生的需要是多样化的,如完成学业、培养能力、发展自我、追求爱情,还有娱乐、健康、实现兴趣的需要等等。这些需要是多层次的,有些是眼前的需要,有些是长远的需要,需要之间还相互矛盾。实现和满足这些需要,会受到各种条件的局限与制约,必然会引起情绪上的波动。
(三)情绪与认知
情绪虽然是与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相联系,但是面对同样的事物,不同的人却会有着截然不同的情绪感受。比如同一门考试中,成绩刚刚及格的学生对此却有着不同的感受,有的人庆幸,好歹及格了;有的人惋惜,怎么没考得更高一些;有的人会感到无地自容,因为他从小到大从没得过这么低的分。为什么会如此,这是因为认知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只有通过认知对客观事物与需要的满足作出判断与评价,才会产生相关联的情绪反应。认知改变了,情绪也相应发生了变化。
(四)情绪与行为
行为是人的情绪的重要表现形式,一个人的情绪状态,会导致人产生或消除导致行为的动机,并直接影响到人的行为模式及过程和效果。例如,一个学生因取得优异的成绩而产生的成就感,使得他对学习更加努力;而一个学生过度的焦虑情绪,会使他感到心烦意乱,而无法专心学习;对考试的过度的恐惧感,也会使人在考试中发挥失常。情绪对行为起着一定的调节作用,当人在做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一些行为时,就会感到一种欣慰和充满热情的情绪感受,它会使自己的行为得到加强;而当人的某一行为破坏或阻碍了自己的某一种需要时,就会产生厌烦、排斥的情绪感受,它同样会使人自己的行为减少或停止。可见,情绪与行为的关系并非是单一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四、情绪的适应与控制
(一)情绪的适应
情绪的产生虽然事出有因,各不相同,因人而同,因事而异。但是情绪的反应,也有一个度的问题,例如,当—个人面临恶犬的追咬时,发生了恐惧感,这里的情绪与情境是相互对应的;而当一个人面对一个玩具狗,而被吓得浑身发抖时,这种情绪反应就不很正常了。再比如,一个小女孩儿遇到不高兴的事,回家和父母哭诉,这是很正常的情绪反应;而一个成年人,在工作中或学习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动不动就和家人哭诉,这就有些过于情绪失控了。所谓情绪适应,指对情绪和发生情绪的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某种调整,使之相互适合。即对情绪进行积极的调节。一般来讲,在人的情绪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其情绪适应的能力和水平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讲,当遇到使自己焦虑的情境发生时,会尽量地让自己保持镇定;当感到自己的心情过于郁闷时,则主动参加一些使自己振奋的活动,让自己的心情变得好一些。这些就是我们所说的情绪的适应。
(二)情绪的控制
情绪控制指选择情绪反应的方式和内容,以及情绪反应的程度。例如,一名大学生一次发现有人动了她宿舍的东西,于是大吵大闹,搞得周围的同学都疏远了她,事后她对自己的情绪失控感到后悔。另一名学生,因为替人在教室占座位而与另一同学发生口角,后开始相互的谩骂和厮打,最后竟演变成班与班之间的学生聚众斗殴,导致严重的后果。一般而言,喜怒哀乐是人的情绪的正常反应。但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场合、对什么人、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反应,就有社会和道德的规范标准。也就是说,情绪的反应以及情绪所表现的行为要符合社会的规范。情绪的控制,还包括自我的情绪调节能力。例如,表达愤怒的情绪时,要控制在使他人能够接受的程度内;当情绪兴奋时,也要将自己的情绪控制在使自己不失态的状态下。在自己忧虑时,要尽量将其保持在不影响自己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范围内等等。 
(三)情绪适应不良   
(1)情绪适应不良与负性情绪的关系   
情绪适应不良即不良的情绪反应,或称为消极的不良情绪。有些人将不良情绪等同于负性情绪,这是不准确的。所谓负性情绪,通常是指那些不愉快甚至是引发人痛苦、愤怒的情绪体验,比如,压抑、生气、委屈、难过、苦恼、沮丧等。另外,人们所理解的负性情绪在其作用上,会对行为起到抑制或阻碍作用或容易导致引发其他负性情绪的心理感受。例如,悲观、恐惧、焦虑、嫉妒、怀疑、敌视,还有像内疚、自责、羞耻、惭愧等情绪反应。一般来讲,负性情绪并非一定都是不良的消极情绪,正如前面所说,负性情绪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也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功能。例如,恐惧的情绪使人脱离险境,羞耻情绪会使人避免做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即使是痛苦、悲伤等情绪反应,也同样具有能使人感受到自己的心理伤害,促使人们及时调整自己的积极的功能。所以说,负性情绪并不等于消极的不良情绪。
(2)情绪适应不良的表现   
①负性情绪持续时间过长。例如,当一个人长期处于悲观、失落的情绪状态,而自己又无法调整时,就会形成一种抑郁的心境,导致身心的危害,严重的还可表现为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   
②负性情绪超过了自己所承受的强度,自己却不能控制,致使自己行为失常或感到被伤害。例如,考试中过度焦虑,使一些学生考试发挥失常,严重的应激状态,会导致人的昏厥;面临期末大考,却怎么也紧张不起来,神情恍惚,精力涣散,无法进入考前状态等。   
③负性情绪出现了恶性循环不能自拔的状态。例如,某一大学生面对学习上的压力,感到焦虑不安,影响了自己的学习效率,对此自己不能接受,又无法解脱,于是又引发了更加的焦虑,导致失眠、食欲下降,焦虑越来越强烈,不能自控。
④情绪状态已经构成了对自己及他人的影响或伤害。例如,对自己所爱慕的人与其他异性交往而产生嫉妒情绪,一般来讲,它并非是不良情绪,而只是一种爱情专一性和排他性的正常心理反应。但是当这种嫉妒情绪已经导致猜疑,甚至限制对方的行为,使自身或对方感到被伤害时,就已经成为一种不良的情绪反应了。
⑤由于情绪适应不良导致严重的情感障碍、人格障碍等心理疾患。如表现出退缩、孤独、怀疑、抑郁等,都是情绪适应不良的行为表现。

第二节 大学生的情绪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心理成熟的重要时期,也是情绪丰富多变、相对不稳定的时期。随着社会地位、知识素养的提高以及所处特定年龄阶段的影响,大学生的情绪带有鲜明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丰富性和复杂性
从生理发展分段来看,大学生正处于多梦的年龄阶段,几乎人类所具有的各种情绪,都可在大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并且各类情绪的强度不一,例如有悲哀、遗憾、失望、难过、悲伤、哀痛、绝望之分;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大学生表现出较多的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体验;从社交方面来看,大学生的交际范围日益扩大,与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的交往更细腻、更复杂,有的大学生还开始体验一种更突出的情感——恋爱,而恋爱活动往往又伴随着深刻的情绪体验,这种特殊的体验对大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情绪体验的内容上,大学生的情绪呈现出相当丰富多彩的特征,以惧怕的情绪来说,大学生所怕的事物,主要与社会的、文化的、想象的、抽象复杂的事物和情势有关,诸如怕考试、怕陌生人、怕惩罚、怕寂寞等。
(二)波动性和两极性
大学时期是人生面临多种选择的时期,学习、交友、恋爱等人生大事基本在这一阶段完成。社会、家庭、学校及生活事件,都会对大学生的情绪产生影响。尽管大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自己的情绪已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情绪亦趋于稳定,但同成年人相比,大学生相对敏感,情绪带有明显的波动性,一句善意的话语,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支动听的歌曲,一首情理交融的诗歌,都可以致使青年情绪发生骤然变化。特别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的变迁、体制的变革,新与旧价值观的更替,种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困惑和迷茫,产生情绪的困扰与波动。
同时,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情绪表现的“动荡”时期,自我认知、生涯发展及心理发展还未成熟等原因,他们的情绪起伏较大,带有明显的两极化特征:胜利时得意忘形,挫折时垂头丧气;喜欢时花草皆笑,悲伤时草木流泪,情绪的反应摇摆不定、跌宕起伏。有人对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人70%的情绪都是经常两极波动的,也就是像“波动曲线一样,忽高忽低,忽愉快忽愁闷”。
(三)情绪的冲动性与爆发性
心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年期处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演化的过滤期,其特点是动摇的、起伏的,他把这一时期称为“狂风暴雨”时期。由于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大学生对自己的情绪能够有所控制,但由于他们兴趣广泛,对外界事物较为敏感,加之年青气盛和从众心理,因而在许多情况下,其情绪易被激发,犹如急风暴雨不计后果,带有很大的冲动性。他们往往对符合自己信念、观点和理想的事件或行为迅速发生热烈的情绪;对于不符合自己信念、观点和理想的事件或行为,则迅速出现否定情绪。个别的有时甚至会盲目的狂热,而一旦遇到挫折或失败又会灰心丧气,情绪来的快,平息也快。
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常常与爆发性相连的。大学生的自制力较弱,一旦出现某种外部强烈的刺激,情绪便会突然爆发,借助于冲动的力量驱使,以至于在语言、神态及动作等方面失去理智的控制,忘却了其它任何事物的存在,极易产生破坏性的行为和后果。
(四)阶段性和层次性
大学阶段由于不同年级培养目标和培养重点不同,教育方式和课程设置有所区别,各个年级面临的问题不同,大学生的情绪特点也不同,呈现出阶段性和层次性特点。大学新生所面临的是环境适应、学习方法的改变、新的交往对象熟悉、了解以及新的目标确立等问题。新生自豪感和自卑感混杂,放松感和压力感并存,新鲜感和恋旧感交替,情绪波动大。二三年级经过了一年级的适应过程,能够融于校园生活中,情绪较为稳定。毕业班学生面临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及择业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压力大情绪波动大,消极情绪多。另外,由于社会、家庭及自身要求、期望不同,能力、心理素质的差别,大学生也会体现着不同的情绪状态。
(五)外显性与内隐性
大学生对外界刺激反应迅速敏感,喜、怒、哀、乐常形于色,比起成年人比较外露和直接;但比起中小学生,大学生会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表现出内隐、含蓄的特点。一般而言,大学生的很多情绪是一眼就能看出的,如考试第一名或赢得一场球赛,马上就能喜形于色。但由于自制力的逐渐增强,以及思维的独立性和自尊心的发展,他们情绪的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并不总是一致的,在某些场合和特定问题上,有些大学生会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有时会表现出内隐、含蓄的特点。例如对学习、交友、恋爱和择业等具体问题,他们往往深藏不露,具有很大的内隐性。另外,随着大学生社会化的逐渐完成与心理逐渐成熟,他们能够根据特有条件、规范或目标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使得自己的外部表情与内部体验的不一致性。例如有的学生对异性萌生了爱慕之情,却往往留给对方的印象是贬低、冷落人家。
 二、大学生的情绪问题
一般认为,适度的、情境性的负性情绪反应,如考试中的紧张和焦虑,失意后的悲伤等情绪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地处理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问题,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从而影响身心的健康和发展。
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一般是指大学生消极情绪,指因生活事件引起的悲伤、痛苦长时间持续不能消除的状态。情绪问题一方面导致大学生大脑神经活动功能紊乱,使情绪中枢部位的控制减弱,使其认识范围缩小,自制力、学习效率降低,不能正确评价自我,甚至会产生某些失去理智的行为,造成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另一方面,情绪问题又会降低大学生的免疫功能,导致其正常生理平衡失调,引起心血管、消化、泌尿、呼吸、内分泌等系统的各种疾病。大学生的情绪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焦虑
焦虑是十分常见的现象,是一种类似担忧的反应或是自尊心受到潜在威胁时产生担忧的反应倾向,是个体主观上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的不安感,是紧张、害怕、担忧混合的情绪体验。人们在面临威胁或预料到某种不良后果时,都有可能产生这种体验。
焦虑不仅存在于大多数人的生活中,而且也是其他心理障碍共有的因素,如抑郁症与恐惧。焦虑是作为一种情绪感受,可以通过身体特征体现出来,如肌肉紧张、出汗、嘴唇干裂和眩晕等,焦虑也伴随认知成分,通过由多种成分构成,主要是以为将来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由于焦虑与恐惧、担心、惊慌等相关,也有人将担心看作焦虑的认知成分。
焦虑是大学生常见的情绪状态,当他们在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遭遇挫折或担心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的事情来临时,便会产生这种体验。焦虑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既可以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内驱力,起促进作用,也可以起阻碍作用。实验证明,中等焦虑能使学生维持适度的紧张状态,注意力高度集中,促进学习。但过度焦虑则会对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如有的大学生在临考前夜的失眠或考试时“怯场”,在竞赛中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等,多是高度焦虑所致。被过高的焦虑困扰的大学生,常常会感到内心极度紧张不安,惶恐害怕、心神不定、思维混乱、注意力不能集中,甚至记忆力下降,同时还容易产生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胃肠不适等不良生理反应。焦虑的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无法解脱、不愿正视的心理问题,焦虑只是矛盾、冲突的外显,借此作为防御机制以避免那更深层次的困扰。
大学生的焦虑通常表现在学习、考试和人际交往中。其主要症状要两个方面。一是精神性的焦虑,表现为经常感到无明显原因、无明显对象的紧张不安、烦躁、易激怒;提心吊胆,预感会发生不幸,但又说不出具体事件;经常处于警觉状态,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下降,以致难以进行正常的学习工作。二是躯体性焦虑,如肌肉紧张、颤抖、坐立不安、来回走动、经常变换姿势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如血压升高,心跳加速,呼吸变深变快,心慌、胸闷、口干、多汗等症状。
1、适应困难的焦虑
因适应困难而产生焦虑是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中比较常见的情况。由于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对新环境难以很快适应,因而引起各种焦虑反应。如一些大学生入学前生活上事事由父母包办,进入大学,一切由自己料理,一些学生常常因不知如何去做而产生焦虑情绪。学习上的不适应也促使他们产生焦虑。如有些学生习惯了高中时那种被动式学习,在大学,老师讲的不多,大量的时间要自己主动地去自学。而到了图书馆,看到茫茫书海,却不知如何学习,显得无所适从。由于学习方法不得要领,成绩很快下降,因此对以后的学习生活感到不安,担心无法完成学业,进而陷入焦虑状态。面对这些困难,首先要正确评价自己。要意识到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不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完全具备了和成人一样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坚定自己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应沉湎于对这种焦虑情绪的体验中,而应勇敢地面对那些引起焦虑产生的各种适应问题。其次,要掌握全新的学习方法,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尤其学习不适应产生焦虑的大学生,应主动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掌握适应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提高学习效率稳定心理。再次,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端正对交往的认识。害怕交往主要是对交往有不正确的认识或缺乏交往的技能技巧,大学生们如果经常参加交往活动,处理交往过程中各种复杂问题,掌握处理摆脱困境的方法和技巧,有利于克服交往中的各种困难和由此产生的焦虑情绪。
2、学习焦虑过度
在大学的学习中,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紧张和焦虑,但这并不意味所有的学习焦虑都是异常的。保持中等程度的学习焦虑会促进和提高学习成绩。如果学习焦虑过度就会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学习焦虑过度主要是由于一些大学生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了不恰当的学习目标和抱负,比如把学习好坏与自己尊严、形象联系的过于紧密,千方百计想通过学习保护自己自尊心不受伤害,但自信心又不足,心理压力很大,就会产生严重的学习焦虑。一般来说,个性敏感的大学生更容易出现这类问题。学习焦虑过度,往往使大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大脑反应迟钝,学习效率低。为改变这种状态,减轻焦虑,他们常采取回避和退缩的方式消极地对待问题,过早地放弃努力,这样反而使他们学习效率进一步降低,成绩进一步下降,引起他们的自责和担忧,又进一步增加焦虑,导致恶性循环,并影响到身心健康。大学生学习焦虑的疏导与调节。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的能力。大学生既要实事求是看到自己的不足,还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成绩,并且让自己的优点长处进一步发扬光大,确立切合自身实际的抱负和希望。再次,增强自信,培养毅力。要学会正视学习中的挫折和失败,不把成绩看得太重,努力保持情绪的稳定。当然最根本的是要掌握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3、关注身体健康的焦虑
由于学习紧张和脑力劳动较多,会使一些大学生出现失眠、疲劳及各种躯体疾病,当对这些情况过分关注时,便可能导致焦虑的产生。还有些大学生对遗精和手淫行为产生焦虑。他们对遗精和手淫有着不正确的认识,担心其伤害身体,认为它们不仅有害健康,而且也是“不正常”或“不道德行为”。但他们对这种生理现象和行为又觉得无法控制,难以克服,这便造成了自身行为和认识观念上的冲突,产生很大心理压力,从而陷入一种焦虑状态。要想克服这种焦虑,首先,加强身体锻炼,调节身心健康。在人的发展中,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健康的生理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而心理健康与否反过来也影响生理的发展。大学生应坚持锻炼身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提高身体素质,为顺利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加强修养,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提高心理素质。大学生不应沉湎于对身体状况的过分关注,因为这有可能通过暗示作用使身体的各种不适应加重,从而使焦虑情绪加重,对这部分人应通过运动转移注意力,放松紧张情绪,使焦虑状态得以改善。其次,学习生理卫生知识,正确认识生理现象。实际上遗精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对于手淫也不必大惊小怪,应采取积极健康的方式转移注意力,而且心理学上一般认为非过度频繁的手淫并非什么可怕的异常行为。因此改变对遗精和手淫的不正确认识是克服这种情况下产生焦虑的关键。
4、考试焦虑
考试焦虑是指担心自己考试失败有损自尊或渴望得到更好的分数的高度忧虑的一种负性情绪反应。考试焦虑在考试前数天就可表现出来,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日益严重。主要表现为紧张恐惧、心烦意乱、无精打采;生理上的不适:如胃肠反应,可能出现原因不明的腹泻、多汗、尿频、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学习效率下降等。考试焦虑的原因主要是不能正确对待考试,把考试分数看得过重,对以往考试的失败过于疑虑,过分敏感自尊,又缺乏自信,担心因考试失败而影响自己形象;过于关心别人的复习状况和考试发挥,产生自卑和急躁情绪;担心自己对应试缺乏充足的准备;性格上拘谨内向等。要摆脱考试焦虑的困扰。首先,正确认识和对待考试,考试只是检查学习质量的一种手段,并不能反应一个人的全部能力,也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不能把考试看得太重。其次,做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平时要努力学习,考前要认真复习,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同时要正确评价自己,确定恰当的目标,因为期望过高,也是造成压力导致焦虑的主要原因。考前要注意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证休息,使自己头脑清醒,精力充沛。再次,掌握自我调整的方法。如果考试时出现怯场,应停止答卷,闭眼放松,做几次深呼吸,适当地舒展身体,给自己良好的暗示“我很放松、我很安静”,即可使情绪镇定下来。最后,求助心理咨询。如果考试焦虑过重,应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通过放松锻炼、自信训练和认知疗法等进行矫治。
5、动机冲突和困难选择的焦虑
大学生焦虑的另一种情况是在面临动机冲突时所产生的焦虑。如学习与社会工作、交友、恋爱之间的冲突;自己的兴趣和所学专业的冲突;理想和现实的冲突等。这些冲突和难以选择的情绪也常常是诱发焦虑产生的因素。在冲突情境下,个体的反应可能表现为困惑或焦虑,若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就会出现防御性反应,即更喜欢幻想的方式,在自己的想象中使冲突得以圆满解决。严重的会由此而产生神经症等严重的心理障碍。要想摆脱各种冲突和困难的处境。首先要养成良好素质,正确认识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些大学生因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或目空一切、惟我独尊而一事无成;或自怨自艾、妄自菲薄而畏缩不前。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才能更好地塑造自我。其次,强化心理承受,不断调节自我。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各种挫折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化解,消除压力,从而保持心理平衡,减轻焦虑的程度。
(二)抑郁
抑郁是一种以情绪异常低落为表现的、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而又普遍存在于人类生活中的负性情绪问题。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心理学家安尔格德(Angold)对抑郁作了如下描述:(1)抑郁为正常心境向较平时低的方面波动,即每天情绪恶劣的一面;(2)抑郁为不愉快、悲伤或精神痛苦,是对一些不良情景或事件的一种反应;(3)抑郁作为一种特征,是指个体的特点表现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快感缺乏;(4)抑郁作为一种症状,是指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即抑郁心境,当然,这些描述带有较重的医学或病理的色彩。据世界卫生组织在其最新报告《疾病的全球负担》中指出,抑郁是造成全球残疾类疾病的主要原因。世界范围内20年抑郁症患病率为3%—5%;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口中由于患者正以每年11.3%的速度在增加,目前全世界已有2—2.5亿抑郁症患者,抑郁症已经成为20—21世纪的流行病;甚至在美国,神经衰弱的概念已经消失。专家预测,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杀手。据报道,我国近十年间精神病发病率由12.69%上升到13.47%,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0%—15%,其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最高。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顾牛范教授在其题为《中国的抑郁症》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抑郁症在程度上较轻时常不为家人和患者所知,以为只是暂时性的情绪低落而不会去求医问药。很多抑郁症患者会将因精神因素引起的头痛、腹泻、失眠乏力当作单纯性躯体疾病去内科就诊,以致于延误了对抑郁症的最佳治疗时间。抑郁症若不及时治疗,对症下药,发展严重,会导致自杀或家庭破裂,对社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负担及损失。”
抑郁症状不单指各种感觉,还指情绪、认知与行为特征。抑郁最明显的症状是压抑的心情,表现为仿佛掉入了一个无底洞或黑洞之中,正被淹没或窒息。其他感觉包括容易发火,感到愤怒或负罪感。抑郁常常伴随着焦虑,对所有活动失去信心趣,渴望一个人独居。抑郁也伴随着个体思维方式的转变,这些认知改变可以是一般性的,比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或者很难做出决定。在思考中可能有更多的心境转变,消极地看待世界、自我和未来。因此,抑郁的人很难回忆起美好的记忆,不适当地责备自己,认为他人更消极地看待自己,对未来感到悲观。与此同时,还伴随身体症状,如常常乏力,起床变得困难,更严重时睡眠方式都将改变,睡得太多或者早晨醒得太早,并且不能再次入睡。也可能出现饮食紊乱,吃得过多或过少,随之而来的体重激增或剧减。抑郁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低落、消沉的情绪体验,它常常与苦闷、不满、烦恼、困惑等情绪交织在一起。
        表7.1抑郁症的主要症状


压抑的心情

兴趣或快乐减退

消极的自我观念:自我抱怨与负罪感

体重激增或剧减

睡眠困扰(很难入睡或早睡来)

易激动或行动迟缓

注意力不集中

想死或自杀

一般来说,这种情绪多发生在性格内向,好孤僻、敏感多疑、依赖性强、不爱交际,生活遭遇挫折,长期努力得不到报偿的大学生身上。那些不喜欢所学专业,或因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失恋等问题的大学生也会产生抑郁情绪。
案例:这是一位大学生的来信:我想谈心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刚上大学时,有些不习惯,不过我适应能力还算好,不觉的很生疏,我与班里的同学相处还比较好,大家对我的印象还不错,可是我却总觉得自己压力很大,干什么事情总是没有精神,情绪很不稳定,尤其是这几天,大家都在复习,我看到大家都在读书,我就不想看书,觉得很难受,甚至有点痛恨她们在读书。我也和从前的同学说我现在的情况,他们劝我说,大学和高中是不同的,没有必要被别人左右,不要管别人如何学习,你只要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就可以了,在自己原来的基础上提高自己,尽最大的努力。可是我发现我还是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我经常一个人行动,上课,自习,吃饭,有活动我总是一个人,我觉得一个人很自在,不受约束,当然我不是很孤僻,我也和大家交流,只是从前习惯了独处。而且我们宿舍五个人,俩人一对,正好我一个,我们平时相处也不错,大家都是好人,我们也没有什么矛盾,我们还是院里的四星级宿舍。我发现我自己还有个问题,当我情绪不好的时候,就吃东西。常常是一个人在这个食堂吃过,又跑到另一个去吃,然后再到超市买一大堆饼干或者别的什么东西回宿舍吃,我觉得我近乎疯狂,不可理喻,我就想让胃撑满,有时近于疼痛,好像这样我会得到快感和满足,当我吃东西的时候,我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是就是无法控制自己,我就想不停的吃下去,什么都不要想。
但是我发现这种发泄带来了更多的问题。首先是钱的问题,在上个学期,我买的东西还不是很贵,还有些自制力,次数也不是很多,希望自己会改过来。但是这个学期我发现自己反而变本加厉,表现为:买的东西越来越贵,次数越来越多,好像越贵才越刺激,才越满足。但我家里并不是能承受的起,我觉得对不起父母,因而自责。但是越是这样,我就越想放纵自己。好像有两个我在作斗争,一个让我恢复理智,另一个在让我奢侈,让我放纵。而我总是屈服于后者。
 另一个问题是我长胖了,我知道这是一个女孩子很敏感的问题,我也不例外。其实我很注重自己的外表,希望自己精干,但是我现在长了十斤。我常常在晚上吃东西,不睡觉,有时候还偷偷摸摸,一直到吃完为止,或者直到胃口实在受不了,就去睡觉,第二天,当我清醒之后,我会照镜子,看看自己圆滚滚的肚皮,我会想我到底干了些什么,我怎么这样,我好像不是我了,不想接受自己的样子。可是下一次我又克制不住自己。
 我从前尝试过节食减肥,的确瘦了不少,但是我发现我对什么都馋了,而且刻意寻找东西吃,不是因为饿,而是为了一种满足感,而且经常没有节制,吃起来不停。我的胃已经出现问题,一吃多了就吐,估计是胃炎。可我还是常常控制不住自己。
我把精力放在与学习无关紧要的事上,这样我的生活不规律,学习不规律,饮食不规律,我觉得生活学习一团糟,对什么都很没有信心,也许这就是我情绪不稳定,对什么都没兴趣的原因吧。我觉得我对不起很多人,对不起所有对我有期望的人,父母、同学,师长,包括我自己,可是我还是很难控制我自己的情绪,我觉得我好像有两种人格在厮杀。我很害怕,但是不知该如何做……
这是一例以抑郁为主要特征的情绪问题,具体表现为:情绪不稳定,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兴趣减退、体重剧增、消极的自我观念、注意力不集中,通过面谈以及对她以往生活经历的追踪,核心问题仍然是情绪问题,表现为通过吃缓解其心理压力与焦虑,尽管已经认识到问题,但却控制不住,通过积极的心理辅导,该同学已经基本控制自己的情绪,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
(三)愤怒、情绪失控
愤怒是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主观愿望相违背,或因愿望无法实现时,人们内心产生的一种激烈的情绪反应。研究表明,当愤怒发生时,可能导致人体心跳加快、心律失常、高血压等躯体性疾病,同时还会使人的自制力减弱甚至丧失,思维受阻、行为冲动,甚或干出一些事后后悔不迭的蠢事或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大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处于精力充沛、血气方刚的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在情绪情感发展上往往容易产生好激动、易动怒的特点。如有的大学生因一句刺耳的话或一件不顺心的小事而暴跳如雷;有的因人际协调受阻而怒不可遏、恶语伤人;有的因别人的观点或意见与自己相左而恼羞成怒;有的因一时的成功、得意而忘乎所以;有的因暂时的挫折或失败而悲观失望,痛不欲生。如此种种遇事缺乏冷静的分析与思考,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的好激动、易动怒的不良情绪特点,在一些大学生身上时有体现。这种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极其有害的,因而有人说:“愤怒是以愚蠢开始,以后悔结束”。
案例:这是一位大一女生的自述:“我来自一个并不富有但也比较宽裕的家庭,父亲非常爱我,但在我童年中,发生过重大创伤性生活事件,自从这件事发生后,我不再相信任何人,也不再相信很多人们确信不移的比如友谊、爱情等,我想通过努力学习离开原来的生活环境,开始新的生活,摆脱童年生活的阴影,来到大学后,看到同学们都快乐无忧地生活着,长久潜藏于心的愤怒悄悄地滋长着,我不知道如何化解与排解这种情绪,便经常翻同学的书柜和床位,将他们正在看的参考书藏起来,我并不是为了看书而是看到他们焦虑、着急的样子,我内在的愤怒便找到了渲泻的口,这样我还不解气,我将同学的存折悄悄取出,并将钱全部花掉以化解我心中的愤怒。”
这位女同学在童年遭受的挫折与伤害,因为缺乏必要的心理辅导与心理支持,在她升入大学后中,她的心理问题并没有得到及时的解决,因此她潜在的愤怒并没有得到升华与缓解而是压抑起来,并寻找适当的机会进行发泄,最后导致受到学校纪律的处分。
(四)嫉妒
嫉妒是指他人在某些方面胜过自己引起的不快甚至是痛苦的情绪体验。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说“嫉妒是万恶的根源,美德的蟊贼”。
嫉妒是自尊心的一种异常表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当看到他人学识能力、品行荣誉甚至穿着打扮超过自己时内心产生的不平、痛苦、愤怒等感觉;当别人身陷不幸或处于困境时则幸灾乐祸,甚至落井下石,在人后恶语中伤、诽谤。嫉妒是一种情绪障碍,它扭曲人的心灵,妨碍人与人之间正常真诚地交往。
嫉妒是由于别人胜过自己而引起抵触的消极的情绪体验。黑格尔曾说,嫉妒是“平庸的情调对于卓越才能的反感”。在日常生活中,嫉妒的存在是很普遍的。英国科学家培根说:“在人类的一切情欲中,嫉妒之情恐怕要算作最顽强、最持久了。”当看到别人比自己强时,心里就酸溜溜的不是滋味,于是就产生一种包含着憎恶与羡慕、愤怒与怨恨、猜嫌与失望、屈辱与虚荣以及伤心与悲痛的复杂情感,这种情感就是嫉妒。嫉妒者不能容忍别人超过自己,害怕别人得到自己无法得到的名誉、地位等,在他看来,自己办不到的事别人也不要办成,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别人也不要得到。
嫉妒是人本质上的疵点,嫉妒心强的人容易得心身疾病。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中,产生压抑感,容易引起忧愁、消沉、怀疑、痛苦、自卑等消极情绪,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其次,嫉妒心强影响大学生自我发展。不良情绪会大大降低学习的效率。另外,嫉妒心强可能使我们结交不到知心朋友。嫉妒心强的人往往事事好胜,常想方设法阻止别人的发展,总想压倒别人。这可能使同学们想躲开你,不愿与你交往。从而给自己造成一个不良的人际关系氛围,你会感到孤独、寂寞。法国文学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己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
如何处理别人对自己的嫉妒呢?
第一,对不如意的人要关心。在学习生活上多关心那些不如意的人,日久天长就会减轻他们对你的嫉妒。
第二,不要在失意人面前得意。你成功了,自然值得庆贺,你得意的时候,别忘了,还有许多失意的人。如果你在他们面前得意,他们就会对你加倍嫉妒。
第三,故意示弱以软化嫉妒。嫉妒必定是针对处在优越地位的人发泄的,因此,你将自己的缺点坦白公开,可以缓和一下对方的自卑感,从而产生与自己一样的平等感,结果会缓和嫉妒。
第四,净化。所谓净化,是指感情的净化,心理压抑的解脱。嫉妒者心中毫无例外的都具有无处发泄的愤怒,感情上处于非常不愉快的状态。因为表示嫉妒,会被认为是一种不光明正大的行为,故无法对人提起,压抑在内心深处,从而使心情变得十分沉重。如果设法加以净化,让当事人将心中的忧闷倾诉出来,就会减轻他的愤怒、痛苦,从而削弱其嫉妒。 
如何克制住自己的嫉妒情堵呢?
第一,要用积极的方法,取他人之长,向对方学习,奋发向上,在自己的努力中逐步打消嫉妒的念头。
第二,要磨炼意志,时常自我反省。
第三,以豁达的态度看待一切,舍弃无用的意念,尽量使自己面对现实。
第四,分析自己嫉妒别人的原因,思考是否值得去嫉妒,抛开自己的立场,客观地去观察。并且要仔细想一想,嫉妒别人,使他失去了什么?又使自己得到了什么?经过这样的比较分析,便会明白:“与其嫉妒别人,不如完善自己。”
(五)冷漠。冷漠是指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生活中的悲欢离合都相无动于衷。具体表现为:凡事漠不关心、冷淡、退让的消极情绪体验。如有的大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对集体和同学态度冷淡,对自己的前途命运、国家大事等漠然置之,似乎自己已看破红尘、超凡脱俗。于是,把自己游离于社会群体之外,独来独往,对各种刺激无动于衷。这种冷漠的情绪状态,多是压抑内心情感情绪的一种消极逃避反应。具有这种情绪的人,从表面上看虽表现为平静、冷漠,但内心却往往有强烈的痛苦、孤寂和压抑感。如果大学生长时间地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下,巨大的心理能量无法释放,超过了一定限度时,就会以排山倒海的形式爆发出来,致使心理平衡遭到破坏,影响身心健康。
冷漠与退缩一样,是一种消极情绪的内化而非外显的行为,事实上,冷漠比攻击更可怕。冷漠会带来责任感的下降、生活意义的缺失与自我价值的放弃。可以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消极情绪体验。冷漠的形成多数与人生重大生活事件与重要丧失有关,也与个体的生活经历有关。

克服冷漠最根本的是改变认知,发现生活的意义,发现自我的价值,改变长此以往形成的对人生消极的看法;从行为上,积极投身各种有意义的活动中,融入到集体中,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与自我提升;正确认识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并不断矫正自己的非理性观念。

第三节  大学生情绪的自我管理与调节

 一、大学生情绪健康的标准
心理学家瑞尼斯等人提出情绪健康的六项指标:
        (1)发展出某些技巧以应付挫折情境;
        (2)能重新解释与接纳自己与情绪的关系,不会一直自我防卫,能避免挫折并安排替代的目标;
        (3)知觉某些情境会引起挫折,可以避开并找寻替代目标,以获得情绪满足;
        (4)能找出方法,缓解生活中的不愉快;
        (5)能认清各种防卫机制的功能,包括幻想、退化、反抗、投射、合理化、补偿,避免成为错误的习惯,以至防卫过度,造成情绪困扰;
        (6)能寻求专家的帮助。
        心理学家索尔也指出情绪健康的八个特点:
        (1)独立,不依赖父母;
        (2)增强责任感及工作能力,减少与外界接纳的渴望;
        (3)去除自卑情结、个人主义及竞争心理;
        (4)适度的社会化与教化,能与人合作,并符合个人良心;
        (5)成熟的性态度,能组织幸福家庭;
        (6)培养适应,避免敌意与攻击;
        (7)对现实有正确的了解;
        (8)具有弹性以及适应力。
对大学生来说,情绪健康具体表现为:情绪的基调是积极、乐观、愉快、稳定的,对不良情绪具有自我调控能力,情绪反应适度;高级的社会情感(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理性情绪教育
详见第三章
三、情绪调适方法
1、宽容待人、忍让克制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气质、性格、爱好和生活方式,以及缺点和过错,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宽容待人是一种较高的修养,是心胸开阔的表现;心胸狭隘的人不能宽容别人,这样既会被他人怨恨,也会使自己的心情不愉快,身心受到损害;而不能宽容自己的的人则容易陷入自责、自怨、悔恨的情绪之中。有了宽容大度的胸怀,在发怒时,才会理智地克制和约束自己,扑灭心头之怒火。克制不良情绪可采用以下方法:   
(1)平心静气法。在激烈争论,即将发生冲突时,通过有意识地降低说话的音量、放慢语速、避免身体前倾,就可淡化、缓和紧张冲突的气氛,渐渐心平气和;   
(2)冷静处理法。在怒火中烧时,先从1数到10再开口,或接受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忠告,将舌头在口内转10圈,以加强自我克制。   
(3)暂离现场法。在感到即将控制不住愤怒时,可迅速离开现场,避开双方“气头”,待回来后往往已风平浪静、时过境迁了。 
(4)转移注意力
注意力转移法就是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自我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上去,如:外出散步,看看电影、电视,读读书,打打球,下盘棋,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的情绪体验的目的。
2.合理疏泄、消除压抑   
不愉快的消极情绪,虽然可用理智暂时约束压抑它,但不能彻底排除,这种心理能量的积聚,如果超过一定的负荷,就会破坏心理的平衡,引起心理疾病。采用适当的途径,合理宣泄,才能把不愉快的情绪释放出来,消除压抑感。  情绪疏泄的途径主要有:
(1)倾诉。在内心充满烦恼和忧虑时,可以向知心朋友或信任的老师、家长倾诉心声,也可以用写信的方式来倾吐心中的不快;写过后并不一定要寄出,把它撕毁或付之一炬都行;记日记也是简便易行的方式。   
(2)哭泣。在极为悲伤、委屈的时候,不论男女都不必强忍眼泪,尽情地痛哭一场,必定会感到一种特别的轻松、平静。   
(3)剧烈的活动。如较大运动量的体育活动、体力活动、激烈的快节奏的喊叫等,亦有助于释放紧张的情绪,消除烦闷和抑郁。
情绪的疏泄要做到适时、适度,注意时间、场合和方式方法,既不能影响他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也不能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更不能触犯法律法规、危害社会。
3.自我暗示、增强信心   
心理暗示,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个人通过语言、形象、想象等方式,对自身施加影响的心理过程。这个概念最初由法国医师库埃于1920年提出,他的名言是“我每天在各方面都变得越来越好”。自我暗示分消极自我暗示与积极自我暗示。积极自我暗示,在不知不觉之中对自己的意志、心理以至生理状态产生影响,积极的自我暗示令我们保持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自信心,从而调动人的内在因素,发挥主观能动性。心理学上所讲的“皮格马利翁效应”也称期望效应,就是讲的积极的自我暗示。而消极的自我暗示会强化我们个性中的弱点,唤醒我们潜藏在心灵深处的自卑、怯懦、嫉妒等,从而影响情绪。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利用语言的指导和暗示作用,来调适和放松心理的紧张状态,使不良情绪得到缓解的方法。心理学的实验表明,当个人静坐时,默默地说“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气死我了”等语句时心跳会加剧,呼吸也会加快,仿佛真的发起怒来。相反,如果默念“喜笑颜开”、“兴高采烈”,“把人乐坏了”之类的语句,那么他的心里面也会产生一种乐滋滋的体验。由此可见,言语活动既能唤起人们愉快的体验,也能唤起不愉快的体验;既能引起某种情绪反应,也能抑制某种情绪反应。因此,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情绪问题时,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语言的作用,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对自身进行暗示,缓解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平衡。比如默想或用笔在纸上写出下列词语:“冷静”、“三思而后行”、“制怒”、“镇定”等等。实践证明,这种暗示对人的不良情绪和行为有奇妙的影响和调控作用,既可以松弛过分紧张的情绪,又可用来激励自己。
4.放松调节、有益身心
当人感到身心疲惫、情绪紧张、焦虑、烦躁不安、心理压力过重时,采用放松技术进行自我调适,可以排除杂念干扰,平静心绪,有效地缓解心理压力和消除不良情绪,实现身心放松。
放松调节既可以采用动态方式,也可采用静态方式,前者主要是当人在烦恼忧愁,或愤怒激动时,进行如体育锻炼等较剧烈的活动,从而释放紧张的情绪,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静态放松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
(1)想像法。可先选择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然后全身放松,闭上眼睛,开始进行想像,一般是想像一些美好的景物、幸福的经历,如想像自己在海边散步,头上是繁星满天,脚下是柔软的沙滩,这时可以充分发挥你的想像力,体会海浪的哗哗声,海风拂面带来的凉爽、潮湿和腥味,脚底踏着沙砾和贝壳的感觉,是柔软还是扎人,接着想像自己在海边小憩一下,然后离开海滩回来,深呼吸数次从1数到5,再慢慢睁开眼。此法刚开始进行时,心里不易宁静,但坚持下去就会感到大有裨益。
(2)音乐调节法。音乐对人的生理和心理有着明显的影响,优美的乐曲可以使人血压正常、肌肉松弛、脉搏放慢,使人感到心情宁静、轻松愉快。不同的音乐会引起不同的情绪反应,因而可以根据自己的情绪状态有选择地欣赏音乐。当心情烦躁、焦虑紧张时,旋律优美、柔和、悦耳的音乐,能够使人情绪安静,感到轻松愉快;而当感到忧郁、消沉时,听听节奏鲜明、雄壮有力的音乐能够使人情绪振奋、激昂奋进。
(3) 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又称为松弛反应训练,是一种通过肌体的主动放松来增强人对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的有效方法。它对于应付过度焦虑、恐惧,稳定情绪具有特殊效果。放松训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训练放松所产生的躯体反应,如减轻肌肉紧张、减慢呼吸节律、心律减慢等,使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可采用站、坐、卧的姿势,但以卧式为主,在放松之前,先充分体验全身紧张的感觉,然后从头到脚依次放松,同时可伴以想像,如想像一股热流从头顶流向全身,肌肉放松可以使人全身松弛、轻松舒适、内心宁静。此外,气功、瑜珈等也是进行放松调节的有效途径。
(4)现实系统脱敏
也称接触脱敏法,整个操作过程与想像系统脱敏类似,只是让来访者在真实的(而非想像的);情境中进行。该脱敏的实施一般是建立在想像脱敏训练的基础上。
事件                   焦虑度
1.考前两周想到考试时         20
2.考前三天想到考试时         30
3.考试前一天晚上             40
4.考试当天在去考场的路上     50
5.进入考场,坐在座位的时候   60
6.刚刚拿到考试卷于时         65
7.第一遍看考试卷子时         70
8.监考老师站在身边时         80
9.遇到不会做的题或忘记公式时 90
10.考试所剩时间不多,感到题做不完,脑子一片空白时   95
5.积极交往、寻求支持
良好的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归属与安全的心理需要,消除孤独、寂寞,能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产生友谊,获得支持和帮助,对大学生情绪和情感的稳定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不良的人际交往则阻碍大学生基本需要的满足,容易激化心理矛盾和冲突,导致情绪困扰。因此,当我们遇到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有了烦恼时,能主动地找亲朋好友交往、谈心,比一个人独处冥想、自怨自艾要好得多。因此,在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应当积极争取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帮助,共同商量解决办法,消除不良情绪。当情绪困扰程度较为严重,长期持续,心理负担过重时,还应及时到心理咨询机构寻求帮助。
 6、自我安慰,情绪升华法。
 当一个人遇有不幸或挫折时,为了避免精神上的痛苦或不安,可以找出一种合乎内心需要的理由来说明或辩解。如为失败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用以安慰自己,或寻找的理由强调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以此冲淡内心的不安与痛苦。这种方法,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护自己,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比如,对于失恋者来说,想到“失恋总比结婚后再离婚要好得多”,便可减轻因失恋带来的痛苦。因此,当人们遇到情绪问题时,经常用“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可以摆脱烦恼,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升华是改变不为社会所接受的动机、欲望而使之符合社会规范和时代要求,是对消极情绪的一种高水平的宣泄,是将消极情感引导到对人、对己、对社会都有利的方向去。如一同学因失恋而痛苦万分,但他没有因此而消沉,而是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中,立志做生活的强者,证明自己的能力。
案例:“大一刚入学不久,我们有几个新同学在一起讨论事情。当问到我的意见时,我说:“其实你们想怎么做都行啊!”接着,我又开玩笑的加了一句,“弃—权—”这时,其中一个同学恶狠狠的瞪大了眼睛对我吼:“弃权是吧,弃权就从这里出去!”从没遇到过如此凶恶的眼神,从没受到过如此的侮辱,我冲了出去,跑的飞快。当时的感觉我记得很清楚,20%是羞辱感,80%是恐惧。当时认为,如果我不拼命的逃,她还会伤害我,甚至杀了我。”
“看到后面追来的同学,我更加慌不择路。狂跑一阵,才把他们甩脱。当我冷静下来,才发现自己身置何处——主楼九层。主楼是学校唯一的建筑物。可是,我来九层干嘛呢?逃避,还是自杀?我想起了妈妈临走前对我说的一句话:“明天早上7:00的火车票。好好照顾自己,一个人在这里,要自己保护自己了。”可今天呢?我对自己感到愤怒,为自己感到羞耻,“窝囊废!”我狠狠的骂了自己一句,就咬着牙齿冲回去,指着那个同学的鼻子吼“你凭什么叫我离开?谁给你这个权利?……”快意的回击完毕后,我们又互相道了歉。虽然说不打不相识,我们现在也已成了不错的朋友。但当初那一幕,现在仍然历历在目,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自己为自己辩护。这件事以后,我明显觉得自己成长了许多,不再是以前那个懦弱的、什么都躲在父母身后的小女孩了。人总有一天得亲自面对生活中的磨难和挫折,只有懂得去坚持、去争取,才能真正面对生活吧。

 美文阅读:        快乐在哪里  吴克明
快乐在哪里,
快乐在欣赏中;美使人快乐,欣赏美可以获得精神上的愉快、;关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笑,而是缺少发现”  尽情欣赏这大自然和生活赐予的美吧,你会不自觉地陶醉其中。
快乐在成功中:成功不论大小,即使足一点点小的成功,也能给人一种满足、一种证明自己能力的快乐。那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的自豪感。成功非天然亦非偶然,成功需要不断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这一过程带给人充实和快乐。
快乐在比较中、你不必和别人比较,比你强弱是人家的事情  若比只需和自己比,只要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有进步,你就应该有信心;每天都有所收获,快乐自然就会溢满中。
快乐在创造中。创造是人类进步的源泉,不论创作成果的价值有多少,即使写一首并不出色的小诗,发现一个小小的新观点,用新的方法解决一个问题……你都会感到生命的活力:因为创造是你的智慧结晶,创造使你生命的绿树常青,生活有趣不就是在体验快乐吗?
快乐在变化中。生活缺少变化容易使人感到单调、乏味,沉闷无比-既然如此,何不在生活中加入一些新的内容,让自己精神振作、耳目一新呢?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从家中走出来看看外面多彩的世界:去登山,感受“一览众山小”的豪迈;去游湖,领略碧波绿水的清凉;去旷野,体味“此地别无他人”的静谧:去乡村,呼吸清新宜人的空气……贴近大自然,你的生活一定会轻松惬意。
快乐在哪里?快乐 在于你的追求,快乐就在你的心中。


关闭窗口

 

南华大学 教务管理在线 图书馆 就业信息网 人力资源处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 教育部 人民网


Copyright © 2018  南华大学经济管理与法学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 湖南 衡阳 衡祁路228号  邮编:421001 电话0734-8282510 邮箱:jgf@usc.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