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北京邮电大学米加宁教授应邀为南华大学作“大模型驱动知识生产方式革命”线上讲座

2025年9月28日下午,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米加宁应邀通过线上形式,在南华大学红湘校区图书馆二楼会议室开展题为“大模型驱动知识生产方式革命——基于ChatGPT的技术影响与实践展望”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南华大学公共管理学学科带头人李望平教授主持,南华大学相关学院部分教师及研究生共同聆听。

讲座中,米加宁教授首先详细解读了ChatGPT得以实现的三大核心要素:大模型、大算力与大语料。他解释道,以GPT系列为代表的“大模型”为系统提供了强大的学习与推理能力;“大算力”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成果,为大模型的训练和运行提供了必要计算资源;而海量“大语料”则是ChatGPT知识来源与质量保障的基础。

针对社会上对ChatGPT的普遍误解,米教授逐一澄清。他强调,ChatGPT 绝非简单的聊天机器人,而是能够引发治理领域变革的强大智力工具:面对其局限性,不应轻易否定,而需反思自身的提问方式;对待这一技术,应秉持“先使用,再研究”的态度,避免盲目批判;同时需明确,技术本身具有中立性,应保持对技术的敬畏,将治理重点聚焦于使用行为而非工具本身。

在谈及ChatGPT对知识生产方式的深远影响时,米教授分析了其带来的三大转变。其一,学习方式从传统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变为个性化、高效率的问答式学习,学习者可实时获得反馈并开展自主探索;其二,对个人能力的要求发生深刻改变,死记硬背的重要性显著降低,检索、理解与应用知识的能力愈发关键,跨学科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得到进一步促进;其三,ChatGPT能够高效整合跨领域知识,提供“无学科边界”的解决方案,极大推动了学科交叉融合与知识创新。

米教授还就个人如何应对这场技术变革提出具体建议:一是培养丰富想象力,通过实践积累提升提示词构建能力,充分发挥模型价值;二是强化知识全局把控能力,提升知识整合水平以适配学科交叉融合趋势;三是锤炼敏锐洞察力,运用批判性思维辨别信息真伪,深入挖掘知识深度,避免陷入“信息过载而认知浅薄”的困境。

讲座尾声,线上师生围绕“大模型在专业学习中的具体应用”“如何平衡人机协作中的人类主体性”等话题展开互动,讨论热烈。米教授的深刻见解引发师生广泛共鸣,大家积极提问、深入思考,学术氛围浓厚,为在场师生带来诸多启发。



图/文 李望平

2025-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