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马亮教授应邀为我校师生做学术报告

2025年10月26日上午9点,公共管理系在我校红湘校区图书馆二楼会议室举行《人机协同的智能社会治理创新——为何创新?研究什么?如何研究?》学术报告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马亮教授应邀主讲,公共管理学科带头人李望平教授主持,公共管理系全体教师和研究生参加。

报告伊始,马亮教授聚焦“如何理解智能社会治理创新”展开解读。结合智能社会治理的“功”与“过”,马教授明确指出智能技术能为治理现代化带来机遇,但也伴随出现人机关系、责任界定等新课题。他强调,理解智能社会治理必须回到具体场景、人群与真实问题,不能脱离“人”的主体性空谈技术。

在研究内容层面,马教授以深圳“卷尺哥”、夏季青少年外出游泳的“堵”与“疏”为例展开深度剖析,总结当前人机协同研究亟需聚焦几个核心维度:一是AI在基层治理中的实际应用场景与效能边界;二是人机责任如何合理划分;三是智能技术对社会公平的影响,防止部分群体被排除在数字治理之外,让在场师生对人机协同有了更具体和深入的认知。

针对“如何研究社会治理问题”,马亮教授系统梳理了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多种范式与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与混合方法等。他特别指出当前部分研究中存在的规范陷阱与方法滥用现象,并呼吁回归研究的初心,注重问题意识与现实关联,避免陷入为方法而方法的误区,引发在座师生的深度共鸣。

最后,围绕“人工智能如何重塑研究过程”,马亮教授进一步介绍了AI技术在提出问题、文献综述、数据分析与论文写作等环节中的辅助作用,并与在场师生探讨了在“人机协同”的研究新模式下,研究者应增强与AI的协作能力,善用技术而不被技术牵制,实现“人机共智”的转型。

整场讲座内容系统、案例丰富,既有对智能社会的前沿洞察,也有对研究方法的深刻反思,为现场师生在数字时代的学术研究提供了富有启发的思路与方向。

图/文 刘万萍 阳玲

2025-10-27